歡迎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為華人匯聚全球最新、最全抗癌資訊
登入 | 註冊 帮助中心
首頁 > 其他抗癌著作 > 《癌症•真相 醫生也在讀》

作者:鳳梨 來源:全球華人抗癌新藥網 發佈時間:2016-09-19

《癌症•真相 醫生也在讀》

基本資訊

作者:鳳梨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1276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4287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癌症•真相 醫生也在讀》是一本講癌症的書,但和你以往見過的該題材的書完全不同。

這不是一本“養生秘笈”,不會推薦什麼神奇的保健品,但會告訴你,哪些生活習慣能致癌,哪些能防癌。

這不是一本“心靈雞湯”,不會保證任何癌症都是可以戰勝的,但會告訴你,哪些癌症治癒率很高,哪些治療方法是有效的。會告訴你,為什麼癌症治療的第三次革命來了,為什麼最近的免疫治療新藥能治癒晚期癌症。

這不是一本“癌症生物學”,不會堆砌各種專業詞彙,但會讓你明白,什麼是BRCA基因突變,為什麼影星朱莉30多歲就主動切掉了乳房和卵巢。

這不是一本“癌症臨床指南”,不會指導你如何化療和放療,但會讓你明白,為什麼化療放療會有這麼多副作用,為什麼我們要努力開發新的靶向藥物。

希望這本書把癌症的一些基本知識明明白白地講給大家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希望患者和家屬讀完這本書能更好地理解醫生的推薦和選擇;希望醫務工作者讀完這本書能更好地知道前沿的藥物研究方向和成果;希望科學愛好者讀完這本書能瞭解癌症的本質和社會上癌症熱點新聞背後的科學。

希望大家知道癌症的真相,不再恐慌,不再盲從。


作者簡介

鳳梨,本名李治中,清華大學生物系本科,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現擔任美國諾華製藥癌症新藥開發部專業研究員,實驗室負責人。愛好科普和公益事業。“健康不是鬧著玩兒”公眾號運營者之一,“向日葵”兒童癌症公益平臺發起者。


目錄

癌症是什麼

(1)癌症和腫瘤

(2)什麼導致了癌症

(3)癌症如何導致死亡

(4)癌症為何如此難治

兒童癌症,為了中國的未來

(5)兒童為何會得癌症

(6)霧霾能引起兒童癌症嗎

(7)應該給寶寶存臍帶血嗎

(8)中國需要更多的骨髓捐贈

癌症治療,現在和未來

(9)癌症治療最大的困難:抗藥性

(10)放療,殺敵一千,自損X百

(11)抗癌藥物的三次革命

(12)質子治療是抗癌神器嗎

(13)負負得正,免疫檢驗點抑制劑

(14)CAR-T,治癒癌症新武器

(15)謀財不害命,國內的免疫療法現狀

(16)神奇病毒,治療最惡性癌症真的不是夢

(17)癌症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肺癌,癌症第一殺手

(18)吸煙和不吸煙肺癌不一樣

(19)霧霾和肺癌,到底什麼關係

(20)EGFR突變肺癌的靶向藥物治療

(21)ALK突變肺癌的靶向藥物治療

(22)肺癌中的新型免疫療法

(23)熱腫瘤和冷腫瘤

那些坊間關於癌症的傳言

(24)轉基因食物致癌嗎

(25)中醫能治癌症嗎

(26)抗氧化劑真能防癌嗎

(27)酸性體質致癌嗎

(28)高大上的防癌體檢靠譜嗎

(29)癌症會傳染嗎

(30)日常中哪些輻射致癌

(31)高溫治療癌症是怎麼回事兒

(32)甲狀腺癌暴發,還敢補碘嗎

(33)富人癌和窮人癌

新聞裡的癌症故事,讀出些什麼

(34)溶瘤病毒:病毒殺癌靠譜麼

(35)仿製藥代購:仿製藥是假藥麼

(36)女明星和乳腺癌:那些新聞裡沒告訴你的

(37)朱莉效應: 遺傳性基因突變和預防性手術

(38)防癌體檢中的數學:為什麼那麼多的虛驚一場

來美國看病,不只是錢的問題

(39)如何用上美國的抗癌新藥

(40)如何來美國看病

(41)如何來美國加入臨床實驗

(42)帶爸爸來美國看病

自己身邊的故事

(43)研究癌症新藥的科學家得了癌症怎麼辦

(44)鳳梨的骨髓捐獻筆記


精彩書摘

神奇病毒,治癒最惡性癌症真的不是夢

2015年3月,從鳳梨的博士母校——美國杜克大學傳出了驚人消息!一批腦瘤(神經膠質瘤)晚期病人在手術、化療、放療都失敗了以後,癌症復發,幾乎被判“死刑”,最多只能活幾個月。無奈之下,死馬當活馬醫,他們加入了一種新型病毒療法的早期臨床試驗。結果一鳴驚人,第一位接受這個治療的女孩已經活了超過三年,而且體內癌細胞已經完全消失。

她,可能被治癒了!

杜克腦瘤中心主任HenryFriedman說:“毫無疑問,這是我從事腦瘤研究34年以來,看到的最有希望治癒神經膠質瘤的療法!”

要知道,杜克醫院是世界最好腦瘤治療中心之一,著名的前美國參議員甘迺迪得腦瘤後,調查了全美所有醫院,最後選擇了來杜克進行治療,實力可見一斑。Friedman說出這樣的話,證明了這個療法效果有多麼驚人。這個病毒療法是真正意義上的“腦洞大開”!簡單來說,第一天給病人做手術,往腦瘤裡插入一根空心的管子,然後第二天把特製的病毒通過管子直接慢慢滴進去。病人只需要接受一次治療,打病毒時無需麻醉,無需化療,也無需放療。美國CBS電視臺最近專門做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紀錄片講這個故事,題目就叫做:KillingCancer(殺死癌症)。節目播出後,杜克醫院和主治醫生的電話被打爆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大量腦瘤病人都想加入這個臨床試驗。

為什麼這個腦洞大開的“病毒療法”如此令人激動?它背後究竟是什麼科學原理?別著急,鳳梨給你一一道來。

腦瘤藥物研發之痛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腦瘤,也是最惡性的腫瘤之一。已有的治療辦法,無論是手術,放療,化療,還是靶向藥物,對這個疾病效果都非常有限,多數病人從被診斷到去世僅僅是區區的12-14個月,極少有病人能存活超過5年。抗癌藥物對腦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絕大多數藥物通過不了“血腦屏障”(BloodBrainBarrier)。血腦屏障是大腦的防火牆,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亂七八糟的物質進入大腦,保證大腦處在安全的微環境中。

聽起來是非常高級的功能,但這個特性對開發針對大腦的藥物來說簡直是噩夢,因為多數藥過不了血腦屏障,所以完全沒用。因此,對原發性腦瘤或者腦轉移的腫瘤,目前有效的藥物非常少。而且,科學家對血腦屏障的瞭解還很少,完全無法預測哪些藥能穿過,哪些藥無法穿過,考慮到開發抗癌新藥成本極高,藥廠大多時候就直接放棄了一些藥物在腦瘤中的試驗。

瘋狂執著的科學家對腦瘤沒有好的藥物咋辦?只能獨闢蹊徑了。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外科系教授MatthiasGromeier決定試試溶瘤病毒。溶瘤病毒是指一大類能選擇性裂解癌細胞的病毒,它一方面能直接感染並殺死癌細胞,另一方面還能激發免疫反應,吸引更多免疫細胞來繼續殺死殘餘癌細胞。(鳳梨在書中另一篇文章裡介紹了其背景和機理的文章)。但Gromeier教授有點瘋狂,因為他決定用的是:脊髓灰質炎病毒!這玩意兒是啥?是導致小兒麻痹症的元兇。人類從1950年開始就拼了命想把它從地球上消滅,現在居然有人想故意打到病人身上?(沒聽說過這個病?往下看!)

世界上不少人做溶瘤病毒,但絕大多數都在用比較安全,本身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Gromeier決定不走尋常路,以毒攻毒,用最兇狠的病毒去攻擊最惡性的腫瘤!Gromeier當然不是瘋子,他選擇使用脊髓灰質炎病毒攻擊腦瘤,有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該病毒天生就喜歡感染中樞神經細胞。

小兒麻痹症是什麼?就是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運動神經細胞後大量繁殖,神經被破壞後,導致人體肌肉萎縮,乃至癱瘓。腦瘤作為神經系統的癌症,正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喜歡的“小鮮肉”。

當然,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不能直接給病人用的,因為它會破壞正常神經細胞,沒人願意被治好了腦瘤,然後,癱瘓了。於是,Gromeier花了一些時間來研究如何讓脊髓灰質炎病毒只感染並破壞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說起來容易,這個“一些時間”是多久呢?15年!這裡必須要給他手動點贊:科學家精神,耐得住寂寞,厚積而薄發!

科學上來講,他對這個病毒主要幹了兩件事兒:第一步,他去掉了脊髓灰質炎病毒中最關鍵的控制病毒複製的基因,這樣病毒就失活了,安全倒是安全,但這樣的病毒也無法殺死癌細胞,咋辦?第二步,他又機智地往這個安全的病毒裡面轉入了一個“鼻病毒”的基因元件。“鼻病毒”是造成一般感冒的最常見病毒,危險性小,它的這個元件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癌細胞裡面活性很高,正常細胞活性很低。所以引入到失活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後,就做出了一個不影響正常細胞,只喜歡在癌細胞裡繁殖,並殺死腫瘤細胞的“雜交溶瘤病毒”。

沒看懂?我來打個比方。從前有一隻老虎(脊髓灰質炎病毒),我們想派它去雞窩(正常細胞)裡面抓搞破壞的老鼠(癌細胞)。放只野生老虎進雞窩結果可想而知,老鼠沒抓到雞已經沒了。於是第一步,我們先去掉老虎的大腦,把它搞成“無公害老虎”,它不吃雞,但也沒法抓老鼠,咋辦呢?第二步,我們把貓的腦袋移植到這個“無公害老虎”身上,於是,一頭長相兇猛,爪子犀利,但一心只想吃老鼠的雜交動物就出現了!來之不易的結果現在看來,製造這個“貓科雜交動物”是非常英明神武的,因為它在腦瘤裡面效果驚人。

但事實上,使用脊髓灰質炎病毒這個決定讓Gromeier教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東西太危險,不靠譜。從他開始做這個病毒,到我們現在看到結果,他一共花了25年!在這些年中,他申請不到太多研究經費,發不了太驚人的文章,在杜克大學也只是帶著很小的團隊在很小的實驗室裡面默默地做。我在杜克讀書的時候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人。(當然,很快全世界都會知道他了)。

說回這個病毒療法的故事,Gromeier教授把“雜交病毒”做好了,沒想到又遭遇了更嚴苛的挑戰。當他想把這個病毒推向臨床,在病人身上測試的時候,由於這玩意兒太新穎,且深知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利害,FDA非常擔心它的安全性,所以無情拒絕了他的申請。FDA站在大眾健康角度,這個擔心並不多餘,為了說服FDA,Gromeier教授被迫做了長達7年的動物安全試驗!整整7年!小鼠、大鼠、猴子……最終各種動物結果都證明這個雜交病毒是有效且安全的。2011年,FDA終於開了綠燈,允許這個病毒進入“最嚴重,其它治療都徹底沒希望”的腦瘤病人體內進行測試。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StephanieLipscomb的腦瘤復發了,無藥可治,只有20歲的她不願意放棄,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結果,她成了最幸運的人。

如果說去年的CAR-T讓整個血液癌症領域為之一振,那今年的這個雜交溶瘤病毒可能會讓某些實體瘤領域為之瘋狂,據說杜克大學各個腫瘤科醫生都在找Gromeier,想拿這個病毒到自己擅長的癌症上去嘗試,鳳梨個人估計下一步應該會到胰腺癌等最難治療的癌症類型裡面嘗試。

病毒療法的風險。鳳梨個人非常看好溶瘤病毒這類治療方式,但作為科研工作者,還是有責任和義務告訴大家這個新型療法背後存在的風險和應該謹慎的地方。

個體差異:對不同人療效可能會很不同。過去3年間,一共有22位腦瘤病人接受了這個病毒治療,雖然有Stephanie這樣療效驚人的例子,但也有11位已經去世。CBS的紀錄片中也真實展現了一位治療無效而去世病人。因此,現在還無法判斷到底有多少腦瘤病人能被“治癒”,或者至少從中獲益。

劑量控制:這個病毒最大的風險在於劑量控制。太少病毒可能沒用,太多病毒會引起太強的免疫反應,非常危險。由於該病毒啟動免疫系統實在太有效,過量病毒會在大腦中形成不可控的嚴重炎症反應,甚至直接導致病人死亡。存活的11位病人很多都是低劑量組,而去世的11位病人很多都是高劑量組。

免疫清除:病毒療法基本是一錘子買賣,只能治一次,無法重複給藥。原因是病毒第一次進入體內後,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並記住,下次再注射同樣病毒的話,身體免疫系統很快就會清除病毒,這是身體防止重複感染的保護機制,也是疫苗工作的原理。因此,如果病毒療法第一次效果不佳,一般無法再嘗試。

副作用:我們對這個病毒療法的可能副作用瞭解還不夠充分。雖然這個病毒喜歡殺死癌細胞,但其實它也是會感染很多正常細胞的。腦瘤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是局部腫瘤,病毒直接注射到腦子裡面一般不會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去,但如果要應用這個病毒到其它類型的腫瘤,比如胰腺癌,肝癌,或者肺癌,那就必須測試出病毒能擴散多遠,是否影響癌症周邊的正常器官。

應用推廣:理論上,這個病毒能夠感染很多不同的癌症種類,能對很多癌症類型起效,但直到我們真正看到臨床病人資料之前,一切還是未知數。

病毒療法本質上也是最近火爆的免疫療法的一種,免疫療法之所以讓人興奮,除了副作用小,效果好之外,更是因為它有可能真正的治癒病人,讓癌細胞徹底消失,而不只是縮小腫瘤,延長壽命。從CAR-T,PD-1/PD-L1,到現在的溶瘤病毒。無論從科學理論上,還是目前有限的臨床結果來看,這類基因改造過的溶瘤病毒都有希望從根本上改變癌症治療的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謀財不害命,國內的免疫療法現狀

前面介紹了“癌症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這是很令人興奮的。經常有朋友問我:我親人在國內早就接受了免疫治療,為什麼沒有效果呢?

有三個事實:1、中國目前廣泛使用的“免疫療法”(主要是CIK-DC細胞療法)和最近臨床上證明有效的“免疫療法”不是一種東西;2、“CIK-DC免疫療法”是在炒歐美十多年前的冷飯,這種療法歐美臨床實驗失敗,已經被淘汰了。3、中國門目繁多“免疫療法”沒有任何一種經過嚴格臨床測試。

謀財不害命,也許是對中國免疫療法的最佳概括。

在金錢至上的社會氛圍中,科學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東西。食品行業出現謀財害命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嬰兒奶粉;在醫藥和保健品領域,由於有一定的監管,謀財害命的例子比較少,但是“謀財不害命”的事情很多,比如之前爆出的把處方藥當做疫苗給大量兒童注射的醜聞。只要政府不作為,如果不死不殘,賣假藥假保健品的風險和在街邊賣饅頭差不多。大家什麼時候聽說過病人純粹因為治療方法無效,或者保健品無效而把醫院或者公司告倒的?

這麼多年來,無數三級甲等醫院非法濫用,並推廣在臨床上已經證明無效的“免疫療法”讓人觸目驚心。醫院和醫生不同于商家,他們代表著病人全部的信任和希望,對病人使用明知無效的治療手段並收取高額費用,實在不算取之有道。我這裡不想討論政府在免疫治療這件事情上監管上的漏洞,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果殼網這裡的一系列文章。

我還是想回到科學上,解釋一下為什麼目前在中國氾濫的CIK或CIK-DC免疫療法沒有效果。

 “癌症免疫療法”是個特別模糊的詞彙,廣義地說,任何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的方法都可以歸於這一類,比如100多年前嘗試用病毒或者細菌來啟動免疫系統,治療癌症現在看來都應該屬於免疫治療;狹義地來講,現在常說的“免疫療法”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細胞療法,就是通過直接向病人輸入啟動的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第二類是干預療法,就是通過藥物或者疫苗來啟動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

中國現在有的是第一類: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療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美國進入臨床實驗,到目前至少經歷了4代:

第一代叫LAK細胞療法,LAK中文全稱是“淋巴因數啟動的殺傷細胞”。它的基本原理是從病人外周血中提取細胞,然後在體外用“人白細胞介素-2”(IL-2)來誘導產生有殺死細胞作用的“殺傷性免疫細胞”(注意並不是特異殺死癌細胞),最後把這些“殺傷性免疫細胞”輸回病人體內。20多年前有報導開始說LAK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比較強,後來的大規模臨床實驗證明了LAK無效,因此被淘汰。

第二代就是CIK細胞療法,CIK中文全稱是“細胞因數啟動的殺傷細胞”,看名字就知道它其實和LAK非常像。它也是從病人或者病人親屬外周血中提取免疫細胞,體外啟動以後輸給癌症病人。最主要的區別是體外啟動細胞的時候除了用“人白細胞介素-2”,還加上了一些別的因數。和LAK比,理論上CIK得到的“殺傷性免疫細胞”更多更強。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大規模臨床實驗證明CIK有效。

第三代是CIK-DC細胞療法,全稱是“細胞因數啟動的殺傷細胞-樹突狀細胞”混合療法。它和CIK相比,往病人體內除了輸入“殺傷性免疫細胞”,還同時輸入一種叫“樹突狀細胞”的東西。樹突狀細胞因為長得像樹杈得名,是免疫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樹突細胞並不直接殺死細胞,它的作用是告訴別的免疫細胞去殺什麼細胞,有點像帶員警抓犯人的警犬。在CIK-DC療法中,樹突狀細胞先會和腫瘤細胞混合一下,算是“聞聞味道”,然後在體外把這種樹突狀細胞和“殺傷性免疫細胞”一起輸回病人體內,理論上殺死癌症細胞的能力應該更強。可惜目前為止,和CIK一樣,沒有大規模臨床實驗證明CIK-DC有效。

第四代是我最近專門講過的CAR-T,全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最近美國在白血病和淋巴癌裡面的臨床實驗結果看起來讓人十分振奮,有望明年被批准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癌。具體原理和操作請看前面的文章,這裡就不詳細講了。

中國的免疫治療現在主流是第二代的CIK療法和第三代的CIK-DC療法,他們都是10多年前就開始在歐美嘗試然後放棄,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臨床實驗證明其有效的療法。我去查詢了權威的臨床實驗資料庫,目前登記在案的,仍在進行的CIK相關的臨床實驗只有35個,幾乎全部在中國!這正常麼?!

CIK或者CIK-DC療法並不是來自中國的發明,美國人最早嘗試了很多年,但是區別在於美國臨床實驗失敗後沒法上市就只能放棄了。但在中國,因為沒人管又很能掙錢,所以就繼續給病人用,謀財不害命。

科學上講為什麼CIK療法無效呢?

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靶向性不明,二是癌症的免疫抑制。

CIK療法的本質都是向病人輸入大量的免疫細胞,並希望它們能夠殺死癌細胞。但是這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靶向性不明。

殺傷性免疫細胞的作用是很廣的,它們要殺細菌,殺病毒,殺各種各樣出了問題的細胞,總之絕大多數都不是用來殺癌細胞的。因此,雖然CIK或CIK-DC療法給病人輸入了大量的免疫細胞,但其中真正能對腫瘤細胞起作用的微乎其微,效果自然很有限。這就像我們想裝修房子,請來了100個工人,結果99個都是南翔技校開挖掘機的,技術水準高是高,但是不對路,沒用!

第三代CIK-DC療法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增加CIK療法的靶向性:希望通過樹突狀細胞的指引,讓免疫細胞來更有效地殺死癌細胞。但是不幸的是臨床上CIK-DC療法看來效果也是很有限,因為它也無法突破CIK療法的第二個瓶頸:癌症的免疫抑制。

絕大多數癌症細胞在剛出現的時候,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徹底“扼殺在繈褓中”,這就是身體對癌症的免疫監控。這非常重要,要不然人類得癌症的歲數可能得提前幾十年了。但是突然有一天進化出了一個癌細胞,它很好地偽裝了自己,告訴免疫系統“自己人!別開槍!”這樣的癌細胞逃脫了免疫監控,才能形成癌症。因此所有臨床上的癌症都進化出了一套避開免疫系統識別的辦法,這就是癌症的“免疫抑制”。有了“免疫抑制”,無論你輸入多少免疫細胞,它們都無法識別癌細胞,也就沒用了。

由於以上兩個主要原因,靶向不明加上癌症對免疫系統的抑制,導致CIK,或者CIK-DC對病人無效。

最近兩年,臨床上證明有效的兩類免疫治療手段恰恰是針對這兩個因素開發的:CAR-T療法解決了第一個靶向問題,直接讓免疫細胞像導彈一樣打向癌細胞;第二大類有效的免疫治療藥物,“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專門阻斷癌症細胞的免疫抑制,因此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CIK,CIK-DC並不是偽科學,但是很多臨床實驗已經證明它們單獨使用無效,現在我們也慢慢知道了為什麼。從科學理論上來說,CIK或CIK-DC和阻止癌症免疫抑制的藥物(比如PD-1抑制劑)結合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中國領先的醫院和醫生應該儘快進行這方面的臨床實驗,而不要沉迷於繼續用無效的“免疫治療”來創收,治癒哪怕一位癌症病人帶來的成就感和社會價值豈是金錢可比。

癌症會傳染嗎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不那麼簡單的問題。

所謂癌症傳染,有兩種情況,第一是導致癌症的病毒或者細菌傳染,第二是癌細胞本身從一個病人傳播到另一個病人。

第一種情況比較好理解,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細菌和病毒是可以傳染的,流感,愛滋病就是病毒傳染,而梅毒和結核病則是細菌傳染。雖然並沒有任何一種細菌或者病毒感染會100%導致癌症,但至少已知有三大類可以傳染的細菌病毒能促使某種癌症發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這三種癌症是可以”傳染”的。

1、乙肝病毒(HBV)。大三陽,小三陽,都是中國人熟悉的名詞,描述的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由於乙肝病毒會引起肝部慢性破壞,乙肝病毒攜帶者得肝癌的概率是非攜帶者的100倍,原發性肝癌患者中近80%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國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多的國家,也是原發性肝癌患者最多的國家,世界上50%的肝癌發病和死亡都發生在中國。目前並沒有能夠徹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現在的治療主要以服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發展,同時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為主。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染,嬰兒最危險,嬰兒接觸乙肝病毒後被感染的概率高達90%。幸運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好很安全的乙肝病毒疫苗,除非特別原因,所有嬰兒都應該接種該疫苗。乙肝病毒疫苗成為了第一個被FDA批准的“癌症疫苗”。

2、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大類病毒有100多種,其中至少13種可以引起癌症。HPV是導致大部分女性宮頸癌的元兇,但這類病毒男女都會被感染。除去宮頸癌,HPV也和肛門癌、男女生殖器癌,口咽癌有關。人乳頭狀瘤病毒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80%女性一生某個時候會感染這種病毒。和乙肝病毒一樣,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治癒HPV感染,但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很好的“防癌HPV疫苗”,推薦所有發生性行為之前的11~16歲女孩和男孩接種。在中國,由於政策法規問題,進口HPV疫苗上市非常滯後,有條件的人往往選擇去香港或日本注射疫苗。剛聽說國產的HPV疫苗已經進入臨床,兩年內應該會上市,衷心希望不久的將來沒有條件出國的中國青少年也都能注射HPV疫苗。

3、幽門螺桿菌。中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重災區。我國大概有70%成年人攜帶幽門螺桿菌。絕大多數攜帶者並沒有症狀,但部分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乃至胃癌。也正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沒有急性症狀,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會提高3~12倍胃癌發病率。幽門螺桿菌容易通過“口-口傳染”,由於中國飲食習慣,導致感染呈現明顯家庭性,如果父母是感染者,那小孩也是感染者幾率很高。因此,如果有親密家人得了胃癌並且測試為幽門螺桿菌陽性,那強烈建議家中年輕人,尤其是小孩進行幽門螺桿菌測試,如果確認感染,應該儘快治療。比起前兩種病毒,幽門螺桿菌現在沒有疫苗可用,但由於它屬於細菌,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癒。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很多種,臨床醫生一般會選擇多種抗酸抗菌的藥物混合治療,比如所謂的三聯療法,一般兩周就可痊癒。

上面三種情況算是打了“癌症傳染”的擦邊球,和傳統意義上的傳染並不一樣。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癌症細胞本身會傳染麼?也就是說一個癌細胞能跑到另一個人身上導致癌症麼?

這種擔心一點都不新鮮,在18世紀的歐洲,很多人就擔心癌症會傳染,荷蘭倆醫生路斯坦尼(ZacutusLusitani)和杜爾(NicholasTulp)順應大眾潮流提出了癌症是傳染病的理論,雖然幾乎沒有科學證據支援,但得到了很多原本已經很恐慌的群眾支持。壓力直接導致了1779年法國第一個腫瘤專科醫院被迫從城市搬到了鳥不拉屎的郊區,癌症病人都像傳染病人一樣被隔離。現在社會上對轉基因的爭論,像極了當年關於癌症傳染的爭論。

從理論上,癌症細胞極難傳染,原因有二。第一,和大家想像的不同,癌細胞一旦離開原始體內環境,是非常脆弱的。鳳梨為了做實驗,天天如同伺候祖宗一樣伺候癌細胞,生怕它一不小心死掉。癌細胞從一個人跑出來到另一個人身上,有點像唐僧自己去取經,路上有八十一難,一個差池就小命不保。第二,人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擅長消滅各種外來物,外來癌細胞長相奇特,即使有命來,也沒命呆,瞬間就會被識別並且清除,想造成新癌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理論如此,事實也是如此。經過300多年的研究,除去前面提到的病毒細菌引起的間接傳染,迄今報導過的人類癌細胞可以直接傳染的案例鳳毛麟角,且都沒有被嚴格證實。因此現在科學界的普遍共識是人類癌症不會傳染。

我之所以反復強調人類癌症,是因為在某些動物裡面,癌症細胞是被證明可以像細菌病毒一樣迅速大規模傳染的!

現在知道的傳染性癌症至少有三種,最先被報導的是澳洲袋獾的面部腫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萬隻袋獾短期內相繼患上奇怪的面部惡性腫瘤,死亡率極高,袋獾面臨絕種的危險。科學家為了研究對策,在2006年對他們的腫瘤基因組進行研究,震驚地發現腫瘤細胞和患病袋獾自身細胞完全不同:這個癌細胞居然是外來的!而且更驚人的是這上萬隻袋獾的癌症都是來自同一只袋獾!後續研究發現袋獾喜歡互相嘶咬,當患病袋獾咬別的袋獾時,就能夠直接把自己嘴裡的癌細胞傳給另一隻動物。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癌細胞能夠直接傳染的例子,徹底顛覆了以往大家認為腫瘤只能是內源疾病,不會傳染的理論。

同一年,另一組科學家報導了一個更誇張的癌症傳染案例:狗裡面有一種肉瘤也是直接傳染的,而且已經被傳染了1萬多年!研究組從全世界5個大陸各個犄角旮旯找了40只互不相識的病狗,發現它們的腫瘤居然是一樣的。而且這個癌症起源于1萬多年前的某條狗,能通過狗的交配傳染。經過這1萬多年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在美洲,歐洲,亞洲,非洲,澳洲的無數狗都攜帶並傳播著這種腫瘤。這是已知活得最久的癌細胞,真可謂“狗瘤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第三個例子是今年新鮮出爐的:軟殼貝中的白血病也會傳染。你沒看錯,貝殼也會得癌症,而且是白血病。科學家發現美國和加拿大不同地方的軟殼貝的白血病細胞是同一來源,也是傳染而來的。但和袋獾或者狗的情況有有所不同,貝殼不會在海裡狂奔,跑到別的地方去撕咬別的貝殼,或者和其它貝殼進行肉體接觸,因此這種癌症怎麼傳染是一個謎。現在有一個理論是白血病細胞能直接被釋放到海水裡,隨著海水傳播到別的貝殼裡面去引起新的白血病。這如果被證實,將是第一個非直接接觸式癌症傳染的例子。

10年前沒有人會相信癌症可以傳染,但現在多種動物身上已經找到了鐵證。大自然很神奇,經常給科學家帶來驚喜,我們在它面前永遠是無比幼稚的。

……


前言/序言

序一

鳳梨,李治中,是2001年入學清華生物系本科,比我畢業還晚一年,所以在學校是沒有機會認識的。到現在,我們倆也只見過一面。是2014去年我去聖地牙哥出差,和很多讀博士時候的同學朋友見面,他開車老遠來“湊熱鬧”。

雖然本來並不認識,而只見過一面,但我卻感覺和鳳梨是神交的“密友”。這一方面要感謝微信(企鵝,不謝),讓時空距離不見,另一方面是由於和鳳梨認識以來他對我的幾個“顛覆”:

第一,是對“南方男生”的印象。我承認,作為北方人,對南方男生有很多固有的偏見(對,我很狹隘,早承認了呵呵)。不過身為蜀人的鳳梨雖然“老劉拿牛奶”絕對說不俐落,但有視野、有擔當、有情懷,更不必說有料有趣了。這對狹隘的我算顛覆了一把。

第二,是對“理科男生”的印象。其實我得承認,上高中的時候文字功底好的男生,大學都去學物理了。所以對理科男生不是沒有敬畏之心。不過學理科的男生後來大都出國,讀博,千老(千年老博士後,好淒慘的稱呼),學生物的熬出來的大都在藥企,成為灰頭土臉,每天為了學區房奔波的中產階級。所以鳳梨這個生物男經過了所有我描述的“路線圖”,卻沒有變的灰頭土臉,反而是眼裡有光,腦裡放電,心裡柔軟…我不得不收回成見。

第三,是對“人才”的定義。有一次我和鳳梨討論回國的問題,他說自己想回清華水準不夠。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受的教育,和什麼樣的人是“人才”。我自己“不端不裝”地總結下,真正的人才,就是有意願有眼光“沒事找事兒”,而且有能力把“小事兒”折騰成“大事兒”的人。

鳳梨寫癌症科普系列,就是“沒事找事兒”。他自己吭哧吭哧寫,放在人人網上。我發現的時候,都寫了將近十篇了。後來發在我和先生華章整的微信公眾號奴隸社會上,文章累計有百萬閱讀(這還不包括盜版)。他不僅越寫越好,還糾結了小夥伴們做了“健康不是鬧著玩兒”這個微信公眾號,好文不斷。最近他還不聲不響地搞了向日葵兒童癌症資訊網站,找了100多位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做了大量的總結和翻譯工作,不到半年就上線了,而且有門有臉,有貨有料-“小事兒”折騰成了“大事兒”。

鳳梨自己寫過一篇向日葵網站的介紹文章,原文叫“無處安放的信任”。他說關於“回國”,大家考慮的最多的是信任感的缺失。他的這些行動,希望在自己有知識的領域,給大家的信任一個出口。

我們每天在自己柴米油鹽的生活裡,其實經常會想一些“大”問題。不是因為我們身居高位,是因為各種柴米油鹽裡的小事情也會促使我們想大問題。